您的反馈
< 1 Min Read

有许多人对失智症的观念至今仍然持有误解。这些误解往往导致人们对失智症人士有排挤及负面刻板印象。让我们来一一打破这些误解。

误解:失智症是老化的自然现象。

失智症是一个脑部疾病而非正常老化的自然现象。失智症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导致记忆力衰退, 认知功能下滑和性格上的变化。 

正常老化的自然现象如下: 

  • 虽然偶尔会健忘,但仍然有能力处理日常生活和自立。
  • 来到新的地方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方向感。  
  • 仍然可以做出判断及决定。
  • 仍然可以回忆及叙述往事。
  • 可能有些困难找到适当的词汇来交流,但仍然可以与他人长时间交谈。

误解:失智症是阿兹海默症。

不同类型的失智症有不同的 症状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源于脑部的疾病。 

常见的失智症包括阿兹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中风、帕金森病、路易身体疾病、 额颞叶失智症 和可能逆转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缺乏B12维生素及酒精所导致的综合征。

误解:记忆衰退表示此人患有或将患有失智症。 

轻微的记忆衰退,例如有困难找出适当的词汇来表达,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

误解:失智症人士只会经历记忆力衰退。 

记忆力衰退(健忘)的确是失智症的症状之一,但它不是唯一的症状。
失智症普遍的症状如下:

  • 记忆力逐渐衰退及随着时间恶化。一般上从立即和短期的记忆开始衰退。
  • 沟通障碍。
  • 有困难辨认熟悉的面孔或物件。
  • 解决问题及判断能力都会下滑。
  • 失去日常自理的能力,例如更衣及进餐。

 

有些时候, 其他行为及心理上的变化也稍为显著如: 

  • 忧郁症
  • 脾气暴躁
  • 产生幻觉
  • 焦虑症
  • 妄想症
  • 睡眠问题  

误解:失智症是年长者的疾病。 

年纪较轻(65岁以下)的人士也有可能患上失智症而称为  年轻型失智症 – 在新加坡和其他国家有上升的趋势。这个现象可能基于几个理由, 包括广泛对失智症的认识及更好的检测方法。

最普遍的两种类型失智症包括了阿兹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是由一系列的小中风而导致的, 它是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有关。生活方式疾病的攀高趋势也可能是让人更关注年轻型失智症的理由之一。

失智症在年轻患者和年长患者的体现是截然不同。年轻的失智症人士会面对语言障碍、解决问题障碍、策划方面的障碍及辨认物体。他们也比较容易体现出行为上的变化。

误解:失智症是可以完全被避免的。

失智症是不可能完全被避免的。一些失智症风险包括了年龄、基因或者学识是不可改变的。然而,我们还可以降低患上失智症的其他风险

以下是可以降低患上失智症的贴士:

  • 经常运动和锻炼身体
  • 保持血压在健康的水平
  • 如果您患有糖尿病,请注意您的血糖水平
  • 均衡饮食
  • 戒烟
  • 定时做身体检查
  • 避免大量饮酒
  •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误解:患上失智症意味着患者及看护者的生命来到终点。 

患上失智症并非是判了死刑。失智症人士还是可以继续活出一个精彩、有意义的生命。

失智症人士与看护者还是可以体验个人成长、建立关系,而随着失智症的恶化感到忧伤、失落期间仍然能享受有意义的经历。

由于失智症是一种大脑退化的慢性疾病,患者不会一夜间就失去他所有的能力。患上失智症的人士还是可以在短期内继续能够做事情。

不同的社区能给予失智症人士不一样的支持与服务来延续有意义的社交生活。打个比方,在新加坡,我们对失智症的认识逐渐加深,个别的社群也开始设计失智友善的项目来打造一个更为友善的环境让失智症人士与看护者有更多机会参与社区活动。

点击来参阅更多关于失智友善的资讯。

误解:既然失智症是不治之症,失智症人士并不需要求诊医治。 

虽然失智症确实是不治之症,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 药物学 和 社会心理学 的角度来更妥善的控制症状:

  • 可逆转的因素及风险可以被医治。
  • 用药物来减缓失智症的进度
  • 失智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简称 BPSD,可以透过非药物或药物来控制。

误解:失智症人士没有办法做决定、办事、沟通或对周遭的环境毫无意识。 

失智症的恶化是逐渐性的。处于初期失智症的人士还是有能力做决定、简单的日常作息、与他人沟通并且对本身和周遭的环境都有意识。处于晚期的失智症人士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偏爱、能力、沟通能力和意识。

误解:失智症是遗传性的。 

所谓遗传就是孩子通过父母的基因而相传的意思。多数的失智症病例并非遗传性的。

  1. 首先,失智症的由来综合了基因及环境的 因素 。这些因素有可能降低或提高患上失智症的几率。患有失智症的父母或亲属并不表示孩子会被遗传然而·他们患上失智症的几率会比其他人来的较高。
  2. 父母或亲属所患的 失智症类别 也会影响孩子患上失智症的几率。有些失智症,例如额颞叶失智症,有更高的患病几率。

请观看以下的视频来熟知更多对失智症的误解。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帮助?

×

告诉我们如何改进?

×

感谢您的反馈!

您的反馈会帮助我们改进有关失智症的内容与信息。

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Pinterest
  1. Gan, E. (2017, June 14). Dementia affecting more people under the age of 65. TODAYOnline. https://www.todayonline.com/singapore/dementia-affecting-more-people-under-age-65
  2. Teo, J. (2020, 21 June). More here diagnosed with young onset dementia, says NNI. SingHealth. https://www.singhealth.com.sg/news/tomorrows-medicine/more-here-diagnosed-with-young-onset-dementia-says-nni
  3.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d.). Can dementia be prevented? Retrieved 4 March, 2021,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dementia/dementia-prevention/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帮助?

×

告诉我们如何改进?

×

感谢您的反馈!

您的反馈会帮助我们改进有关失智症的内容与信息。

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Pinterest

Downloadable Resources

The following material contains bite-sized information about dementia. To download or print it, simply click the image. You may also select the language of the material by clicking the “Select Language” button.

资料下载

以下的书籍包含了有关失智症的简化资料供您下载或打印。您只需点击插图即可。您也可以点击下方的选项来选择您所偏好的语文。

相关文章

Sed tristique blandit facilisis eleifend elit lobortis eros, massa aenean. Suspendisse aliquam eget tortor viverra nulla duis.
跳至内容